2014年4月7日星期一

大家:摄像头救不了肯尼亚

2013年9月,一伙不明身份武装人员袭击了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韦斯特盖特购物中心,造成240人伤亡,其中72人死亡。索马里伊斯兰青年运动宣传对此负责。这是继1998年8月7日,美国驻肯尼亚大使馆遭汽车炸弹袭击之后,发生在肯尼亚本土以及内罗毕的第二次恶性恐怖事件。尤其是第二次袭击,就发生在有着严密武装保卫的眼皮底下。
肯尼亚曾被美国务院列为低危险国家,当1998年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内罗毕也有了一次急剧的转变,武装保安、安全检查和CCTV监控系统无所不在。
在内罗毕的街头,稍微重要一点的建筑物外围都可以看到醒目的"CCTV"标示,宣告这些监控录像注意着本建筑物四周的一举一动。在这些庞大监视系统的背后,是背着枪身斑驳各种品牌突击步枪的保安。而在稍微高端一点的公共场合,除了这些挎着长枪的保安之外,还会有严格的安全检查。在内罗毕的高级酒店,每进入一次大门,都要经历一次接近国内登机安检的服务,繁杂到里面的客人每次要出入酒店大门都要思考清楚了,是否愿意再排一次长队。而需要开车出入的社交活动场合,比如进入庄园参加酒会,还需要经历保安全面的检查乘客和车子的各个部位,包括车上的物品和后备箱的行李,以及用反光镜观察底盘上是否有炸弹。这种高度紧张的生活并不针对特定的日子,而是全年无休止的进行,当地人是如何能够在这样长时间的紧绷神经下生存的,很难想象。而在反恐的大旗下,安保措施还有了很多意外的内容,还包括了不允许给敏感建筑物拍照。亲身体会一把内罗毕的反恐维稳制度,感觉更为深刻,尤其是对普通人生活的骚扰。
2007年我抵达内罗毕的第一天,就因为在街头随意的拍照,一幢建筑物的大楼两个保安挎着突击步枪冲了出来,把我和一个当地的朋友半邀请的带到屋里的安保办公室内,空旷灰暗的屋子里,没有什么家具,十几个挎着长枪的大汉坐在凳子上或者桌子上,把我们两个人围在中间,拷问了近半个小时。
问题很简单,无非就是说,你怎么能拍照,有禁止拍照的提示,如果你是恐怖分子来考察地形如何。事后了解到,这栋大楼就是当年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所在的大楼。
但是这样一套逻辑几乎说服不了保安自己。我也仗着有点法律功底,咬定他们告示不够醒目,而且我作为一个首次入境的外国人是无从得知他们的这些非常规规定。当然,更幸运的是,我在被保安拦住带入房间之前,当地朋友提醒我可能与拍照有关,然后我顺手删除了所有和建筑物相关的照片,他们没有证据证实我拍过照片。于是,僵持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保安开始恐吓我的本地朋友来自肯尼亚乡村的一个平民。最终,僵持了很久之后,我终于可以离开保安室。但这段经历让我对这个国家的好感几乎降到了零点。
预防恐怖袭击这样一个貌似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随意的滞留任何人,但似乎保卫们并没有很明确的规范和流程来具体处理拍照的人,也没有按照这些保安所声称的排查恐怖分子的目的来做任何甄别的工作。面对一个外国人,和另一个本国的平民,保安们的最大作用似乎是想敲一些竹杠,施加心理压力。
所以,这样一套貌似严密谨慎的安保措施,其实漏洞十足而且无法满足原始目标,除了对普通市民造成骚扰之外。更为可笑的是,一个人如果真要实施恐怖袭击,总会找到办法。比如武装保卫满大街拦截拍照的游客,可是此次袭击商场的恐怖分子依然能够熟悉地掌握商场地形,所有此前的拦截行为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武装到牙齿的保卫和炯炯有神的监控,仅仅在骚扰游客和平民上非常有效。而2013年9月的时候,恐怖袭击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无法知道,武装保卫在过程中究竟发挥了多少的作用,而那些耀武扬威的CCTV摄像头,最大的作用仅仅是在事后提供了现场的视频资料,以及恐怖分子的一些图片截图。
那么,下一步是更进一步地升级这些安保措施,进一步地干涉个人的自由,还是另寻其他消除恐怖袭击的解决方案呢?
至少从我的个人经验来看,那些有冲突威胁的国家和地区,选择控制和侵犯公民权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国家,从来没有有效地控制过暴力。而在遭遇了911恐怖袭击的纽约,至今却依然安详,市民生活层面很少能感受到那些紧张的保安气氛和侵犯公民权利的控制手段,除了进入帝国大厦和法院等少数地区有安检以外,安检和安保维稳力量并没有激增,而警察在敏感时期使用的最严格的手段,也无外乎在重点地段,警察会非常礼貌地邀请可能的重点人物,自行打开随身行李让警察目测检验。整个过程,不会感到被粗暴的侵犯。
面对内罗毕存在的恐怖袭击威胁,明盔亮甲的安保措施不过是扬汤止沸,为富人们提供虚假的安全感。制造恐怖袭击的根源无力解决,滋生暴力对抗情绪的基础不能去除,即便安保能如内罗毕一样严密又能如何?单纯的武装保卫和摄像头,救不了内罗毕的人们,也救不了其他面临恐怖袭击威胁的人们。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