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星期三

农民被干旱之剖析:西南大旱是农民权利的干旱

323日第一稿,刊于荆楚网,搜狐评论

 

春旱本是常事,然而如今何以干旱至此?反观西南干旱的地区, 满眼都是农民在求水,农民在喝脏水。西南虽旱,然而农民乃是被干旱,西南大旱根本是农民权利的干旱。

 

水 资源分配的失败,就是权利的失败

 

不管是以往的旱灾, 还是此次的西南大旱,都有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农业缺水。而此次西南大旱,都到了农民缺水的程度。因为水资源分配的逻辑,就是重城市重工业,轻农业轻农 民。

 

国内的城市也不是没 有过缺水的体验,但是最近十多年来,城市中的缺水,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水源地的严重污染。比如吉林石化的爆炸导致松花江的污染,太湖蓝藻暴发导致的自 来水恶臭,内蒙古赤峰市部分区因水井污染引发腹泻导致的缺水。无论何时的大旱,也不曾见过城市有过缺水的体验。

 

和城市享受同等待遇 的,就是工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然而即便是地下已经被抽出了大漏斗的河北地区,也未曾见到炼钢、发电等高耗水企业因缺水受到影响。

 

相对而言,农业同样 是高耗水的产业,可是就很难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同样在缺水的河北,农民就不得不种植蓄水量较少但市场价值也较低的作物。甚至于那些居住在水库边的农民,也 无法随意使用近在咫尺的水源,因为那属于特供北京的水库,为了保障首都人民可以充分的生产生活外,还要保障人工水景观、洗浴产业、洗车、城市绿化等等诸多 需水的地方。

 

北京开风气之先,外 地也纷纷效仿。在山东,一个同样缺水的地方,有的城市为了保证城市景观,营造山环水绕的氛围,用橡胶水坝将河水围在城区范围内。下游数公里之外的农村,就 只能望洋兴叹了。这同样不是个案,中国的橡胶水坝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头地位。

 

在这样的水资源分配 思路之下,本身中国旱灾的发生率就大,而缺水的地方也多,因此,一旦面临干旱缺水,农业生产就首先被牺牲掉。

 

在水资源的分配上, 本次西南大旱亦是如此。大旱持续了数个月,处于旱灾核心的始终是农村和农民。虽然今年的两会上,农民终于和城市居民永远同等的选举权了,但是在同等三个多 月没有下雨的钱情况下,农民的马都因为运水而累死了,城市居民并没有感到生活的巨变。仅仅知道最近,部分县城终于开始了限制洗浴和洗车等行业的用水。

 

城市和工业,不仅仅 过多的消费了水资源,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水资源。云南久治未清的电池,和爆出重大污染的阳宗海,污染源都来自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

 

仅仅从计算经济账的 角度,将资源调配到最"经济"的领域不为过。虽然农村和城市、工业一样的要消耗大量的水,但是城市和工业对于GDP的贡献,无疑是几何倍数于农村。因此,在水资源较为紧缺的情况下,优先保障城市和工业的用水,就是保 障了经济的增长。农业生产因为缺水所受到的影响,工业的一个零头就可以补上。

 

如果仅仅是农业生产 和工业生产之间的竞争,水资源的分配倾向于工业是可以接受的,接受的前提条件,就是对于这种隐性的新时代"剪刀差"需要通过正面反哺的方式,对于农业生产 受到的影响进行补助。

 

不过,如今的情况已 经完全不一样了,此次的大旱已经不仅仅是影响到农业生产的问题,而是农民生活用水,性质就完全改变了。

 

生产用水影响的只是 收入,而生活用水,影响的是生命、健康、卫生防疫,也就是一个人生存的尊严。水资源分配如此悬殊的问题,不能用市场行为来做注脚,不能用价高者得的逻辑来 解释,因为分配的背后,首先是权利的不平等。

 

一个有尊严的社会 里,一个平等的社会里,农村和农民也要和城市和市民有着同等的用水权。

 

不 是没有水利,而是没有农民的水利

 

农村水利设施年久失 修,调配水资源的能力不足,不仅仅在西南地区,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而另一方面,西南地 区集中了全国75%的水电资源,是新一轮水电开发高峰的黄金地域,目前集中了大量的水电工程。云南尤其典型,是目前水 电行业"跑马圈水"的乐园,正在进行着最大规模的水电站建设,而这正是水利部主管的。

 

在云南的金沙江、澜 沧江、怒江上,已经长期成为国内的环保组织和水电开发单位争论的焦点。水电的开发给地方政府带来的最大收益是什么呢?

 

龙开口水电站的建 设,是水电站所在地云南省鹤庆县"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两年建设期间,华能集团已为鹤庆县贡献了超过7000万元的地方税收。而在水电站建成后,保守估计每年至少为地方财政贡献5亿元税收,而鹤庆县原来每年税收仅过亿元。

 

对于水电开发方来 讲,水电的效益稳定,建成后是一本万利的事。基于此,银行对于水电项目的贷款也很慷慨。有资料显示,在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开发项目中,银行给开发 方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的贷款高达200亿元。

 

一拥而上的水电开 发,水电开发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银行三方是大赢家,而对于环境的影响、对于当地普通居民生活的影响并不都是积极的,这也是为何环保组织近几年来一直在 西南水电开发上对水电开发方进行质疑。

 

不仅仅是国内的环保 组织,由于怒江是国际河流,下游的湄公河国家对于中国在境内进行的大量水电开发也多次提出强烈的意见。最近,不仅云南大旱,泰国等湄公河下游国家也遭遇大 旱,于是泰国环保团体和其他组织将部分甚至全部原因归咎于中国。他们说中国在澜沧江上大兴水坝的管理模式加重了旱情危机。泰国媒体也在一旁煽风点火―― 上个月《曼谷邮报》的头条是一篇题为 《中国扼杀了湄公河》的社论。"暹罗的生命之河"(暹罗是泰国旧称),一个设立在泰国清迈的非营利性组织,已经呼吁泰国政府"立即停止所有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水电站工程与河流开发。"而中国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则表示这种批评是毫无根据的。

 

就在大型水电站顶着 国内外的巨大争议如火如荼的加紧建设时,对于农业生产联系更为紧密的小心水库和水塘则完全被忽视。云南省水利厅一名相关负责人表示,云南小型水库几乎没有 进行过修缮。比小型水库规模还要小的一些地方水塘,不仅缺乏资金修缮,更没有相应的科学管理。

 

当大旱过去后  ,我们几乎可以预见到,尽管已经建成的水电 站对于缓解大旱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尽管真正需要的是和农业生产相关联的水利设施的维修建设,但是,大型水电站的开发方,会打着环保、促进农业发展、抗旱的 名义,来鼓吹新一轮的大型水电开发。

 

所以,当下一轮水电 开发热潮来临时,我们必须质问一句:这是谁的水利,这是谁的开发。

 

外 来的抽水机,橡胶和桉树能否压垮云南生态

 

这次云南的大旱,被 归结为"百年一遇"的大旱,虽然目前并没有资料显示百年前云南有过如此严重的大旱。不过,可以确信的是,今天的云南,已经完全不是百年前的那个云南了。云 南的整个生态环境,已经被完完全全的改变了。

 

给云南自然环境带来 最大改变的植物中,橡胶、桉树和烟草,三项的可疑度最高。

 

橡胶树不产于云南, 属于热带雨林植物,国际上一般认为只能在不超过北纬15度内生长,海南岛都不被包括在内。西双版纳的橡胶种植鼻祖是钱仿周,他在二战期间将橡胶成功引进云 南,但是经营惨淡,19533月,胶园遭遇火灾,300亩胶林仅存九十一棵。大规模的种植,还是开始于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在伟大领袖的一身号令之下,成都、 北京、上海、四川、昆明数万名知识青年先后来到西双版纳加到植胶农场的行列中。在云南的大森林里,他们毁林开荒,为了生产重要的战备资源――橡胶。第二轮 热潮,是1994年到2007年,生胶收购价疯 涨百分之九百。橡胶投资在云南如房市一般狂热,橡胶林这个外来的物种,如燎原之火遍及每一个村庄、每一片山林、每一个角落,版纳只要种得下一棵胶苗的土地 就绝不会空置。在刚通车的昆曼公路中国境内两旁,从橡胶树进入眼帘的那一时刻起,就是在告之已经进入西双版纳。景洪市的景哈乡与缅甸接壤,从过了澜沧江到 国境线一路上,公路两边全是胶林。政府机关流行着这样的顺口溜:"正科、副科,不如橡胶树栽几棵;正处、副处,不如两棵老茶树。"

 

大面积种植橡胶不仅 破坏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原始植被,热带植物园的专家马友鑫认为:"地理信息系统监测表明,大规模的橡胶种植已经影响了这个地方的气候,10年内平均温度升高了零点四到零点五度。"西双版纳降雨量年均1100多毫米,并不算高,而且分配不均,每到干季几乎滴雨不下。冬天如果没有雾罩着,水份就被太阳蒸发了。 到三四五月,土壤里的水被植物耗尽了,阳光直射下水分蒸发很厉害,如果有雾的话,雾可以提供一部分水份给植物。马友鑫说:"温度升高本来就不利于雾的形 成,况且胶林本身也不容易形成雾。胶林只有一个物种,还不能种得太密,胶林中的空间使土壤中的水份都跑了。"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肖桂秀称,如 果不顾原有环境条件,在海拔超过1100米的高寒山地种植橡胶,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造成开垦地土层变薄、变瘦、水土流失、山体滑 坡、山洪爆发等生态破坏。一份公开的气象资料也表明,在景洪、勐海和勐腊几个橡胶主产区,年平均雾日数从上世纪70年代的115天、128天和159天,锐减到2005年的30天、97天和98天。中科院勐仑植物园 的一则研究显示,每亩天然林每年可蓄水25立方米,保土4吨,而每亩产前期橡胶林平均每年造成土壤流失1.5吨,开割的橡胶林每年每亩吸取地下水量9.1 立方米。对于缺水的云南而言,情何以堪。

 

烟草在云南发展的历 史,要早于橡胶。早在1914年就从美国引入了烟草,并在此后开始大规模推广种植。如今,云南的卷烟业为全国第一。烟草本身对于 环境的影响并不大。但是,有来自云南的朋友提出,由于地方政府对烟草的重视,因此每年雨季会打防雹弹降低冰雹对烟草的影响,但是防雹弹又影响了雨季的降 水。不过从对防雹的原理来看,这种说法还有待证实。根据研究资料,防雹亦可以增加降雨量。

 

但是桉树就无法排除 它对环境的恶劣影响了。桉树的大规模种植,是随着木浆造纸工业的发展而进入中国的。尤其在云南地区,纸业公司为了建立庞大的木材储备,在云南省政府的大力 支持下,大量征地,圈下了大片的山地和林地,几年之内,3000万亩桉树和其他一些速生树种取代这片亚热带山地的天然林和高原植被。大面积的桉树林被称作上无小 鸟、下无植被的"绿色沙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被视为和大型水电开发项目并列。

对于桉树对于自然环 境的负面影响,如同水电站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一样,存在着来自开发方的巨大反对声音,尤其是林业部门的专家。在他们眼中,桉树不仅仅不会抽干地下水分、影 响其他植被和动物、影响土壤等等问题,而且是一种节水的、可以改良土壤状况的树种。失去了最高领袖支持的橡胶树一定很羡慕今天桉树的待遇,因为橡胶在战备 竞争结束以后,不再是国家统一管理下的种植园,趋于分散多元,而桉树则是由国际巨头跨国公司和政府部门共同推广的项目,因此也有雄厚的游说力。披露地沟油 的专家都可以封口,何况涉及到木浆造纸如此巨大的产业。

 

支持桉树的专家也玩 了一个文字游戏,他们谈到经济效益的时候用的是密集种植的速生桉,而谈到生态影响的时候使用的是自然状态下的桉树,就如同餐馆里招牌上写的一定是土鸡,不 过端上来的大多都是肉鸡。土鸡当然优点很多,和桉树一样,但是它不能高密度的养殖,不能几个月就出栏,还要在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自得其乐。如果资本家们 能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土鸡的利润,那肉鸡早就不复存在了。

 

现实也与林业界的专 家们意见相左的,就广东、海南等大面积种植速生桉作为经济林的地区来说,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种植桉树以后,溪流、水库开始出现干涸的状态。

 

而云南,本来就是一 个缺水的省份,如今左肩压上了橡胶,右肩压上了桉树,两台巨大的抽水机将水分源源不断的抽走。

 

作为食物链最低端的 农业和农民,他们的历史,或许可以从选举权的平等作为一个新的开端。根据阿马蒂亚森的理论,贫困的根源是权利的贫困,发展的瓶颈在于发展的自由。作为主要 的受害者和承受者的农民,没有决定水资源分配的权利,没有参与水利设施建设方向决策的权利,也没有在重大发展模式上表达自己声音的权利和自由。

 

当大旱来临的时候, 农民们就只能是一个被动的受害者。在旱灾加剧的时候,贵阳不允许城市的菜价上涨一毛,而无人问津农村的水价几何。

 

旱灾是一盘很大的 局,但是农民不是旗子,他们也要成为下棋的人。

 

2010年3月23日星期二

谷歌撞墙 两个世界的碰撞

   记者  段宇宏  特约撰稿员  姚遥  阳淼 
 
   来源:凤凰周刊2010年第6 总第355

  信息自由流动,对Google来说,是必须坚持的价值追求,更是赖以生存的基因;对美国政府来说,是振兴经济的国策,是长远国家利益之所在。在"互联 网意识形态"上,Google与美国政府达到了高度一致,所以,在Google宣布退出中国时,美国政府罕见地高调站到前台。

  希拉里"五大自由"Google站台
  12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华盛顿的新闻博物馆发表《互联网的自由》演讲,这被认为是Google宣布退出中国后的一系列震荡中,美国政 府直接走上前台公开力挺Google的标志性事件。
  希拉里在演讲中,前所未有地提出互联网自由,将之提到与传统的四大自由(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免于贫困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并列的地位。在谈及每 一项时,均论述和强调互联网的特殊技术作用。
  在论及互联网自由时,希拉里将搜索引擎置于意味着整个互联网的地位,她称"保障接入这些科技手段的自由能够改变社会,对每个人来说也至关重要……这也 是为什么自由接入搜索引擎的技术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
  希拉里的这个说法,在Google已成搜索引擎象征的今天,不但赋予Google以任何公司和组织机构都无法相比的地位,甚至赋予其等于互联网信息自 由流动的象征性地位。
  而在这个演讲中,希拉里四次提到了中国,或许,这才是解读Google宣布退出中国震荡的钥匙。
  112日,Google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律官大卫多姆德在公司官方博客上发表《对中国的新策略》一文。文中称,Google的基础架构遇到了源 自中国的高水平攻击,Gmail电子邮件系统可能有两个账户被攻破,尽管黑客可能只获得了邮件的标题信息,这仍然让公司重新考虑中国市场策略。
  多姆德称,"我们不再愿意继续在Google.cn屏蔽封锁结果,我们将在未来的几个星期,与中国政府讨论是否可能在法律范围内公布未经过滤的全部搜 索结果。我们知道,这很可能意味着必须关闭Google.cn,也有可能关闭我们在中国的办公室"
  此举遭到中国官方媒体的一致驳斥;甚至就连美国本地较有影响力的媒体如《华尔街日报》,也猜测这是否与Google创始人布林的东欧出身有关。有媒体 猜测,Google之所以只由一位副总裁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意见,是希望让此事显得不那么强硬和正式,留下转圜的余地。
  他们忘了,Google本身就一直在确立互联网的优势媒体地位,甚至因此遭受到传媒大亨默多克的尖锐攻击。传统公司"正式表达"的特征是召开新闻发布 会,但Google怎么可能将新闻主动权交给传统媒体?互联网本身就是它们的主场。此前有多次新产品发布、策略变化,Google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 直播,传统媒体如果要转播,反而要向他们购买转播权。
  而接下来美国政府的高调介入,自然令不少人认为,Google如此高调宣布撤出中国,是为了掩饰自己商业上的无能,而美国政府的高调,则是将 Google当作抑制中国崛起的一个棋子。
  不过,先放下美国政府是否时刻要抑制中国的意图不谈。我们应当看到,美国政府与Google公司在互联网信息自由流动上,天然就有着完全一致的"互联 网意识形态",无论是Google的商业利益还是美国政府眼中长远的国家利益,都是与此高度契合的:
  在产业层面,美国早已完成工业化进程,除了保留发达的农业以安抚选民外,制造业、重工业等行业早已逐步转移到海外生产基地。即使是被其他国家视为高新 技术的信息产业,其中较为基础的代码设计等工作,也已外包到印度等国;因为软件工程化以后,代码编写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高重复、低技术的机械劳动。
  因此,在美国的经济战略中,"信息产业"更多地是指信息的组织、流动和管理。处理好这一环节,庞大的制造业、金融业、其他实体工业和各种消费产业,就 能以市场自发的方式,完成最佳资源的配置。
  其实,信息的高速流动,一直以来是美国国家首脑的管理目标。早在19922月,当时的总统比尔克林顿即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拟 建设一张覆盖全美的光缆网;同时,克林顿还提出"网络新政",推动对网上交易免征额外赋税。通过这两项政策,互联网产业带动了美国长达七年的经济起飞,被 称为二战后第二长的黄金时期。
  2000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又提出"数字地球"计划,打算将信息高速公路的成果扩展至全球每一个美国的利益相关地。直到希拉里克林顿的此次演 讲,我们可以看到,在推进有利于美国现有产业发展的信息自由流动方面,美国政府是不遗余力的。
  Google的战略,与美国政府的这一目标不谋而合。在促进信息无碍高速流动这一点上,Google看到的是商业利益,于美国则是振兴经济的国策。
  最了解Google这一特点的,是他们产品的忠实用户。多姆德的文章发表的当天,即有中国用户自发前往谷歌中国的总部献花。位于中关村清华科技园的谷 歌大楼前,从中午到晚上,陆续有用户前来探望。当保安阻止他们进入办公楼时,用户们就把献花摆放在楼前草坪的公司铭牌上。中午的献花被清理走,晚上后来的 用户们就再摆上。到了后来,用户们甚至还自发点上蜡烛、摆上酒,现场安静。
  随后几天,在Twitter(一种个人信息发布的网络工具)上得到消息的各地用户,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的谷歌当地办公室献花。他们,是最早意识到 Google态度的一群人。事态的发展证实了他们的判断,而他们的判断,则基于Google略显奇特的发展历程。
  搜索革命与Google崛起
  1995年夏天,Google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斯坦福初次相遇,那时他们都还是大学生。当时互联网处于第一次爆发时期,网页数 量不断增多,却没有合理的办法去归纳整理信息。搜索引擎业先驱雅虎,在当时使用了最早意义上的"人肉搜索",人工对互联网信息归档、分类,用户再在这些整 理结果中进行搜索。这样做的副作用是,尽管有了成形的分类规则,但搜索结果的主观性仍然太强。多年以后经常被提起的一个笑话是,用当时的四大搜索引擎搜索 他们各自的名字,居然没有结果。很难相信这是出于谦虚。
  当时,自动搜索网页的技术已经出现,但并不可靠,各网站为争取网站流量,会在网页中插入大量流行"热词",以此欺骗搜索引擎,取得较为靠前的排序。而 一般用户查看搜索结果,最多看完前三页。可想而知,他们很多时候都会失望而归。
  为此所苦的佩奇和布林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了一篇论文《大型超文本网络搜索引擎剖析》。在文章中,他们提出了自动索引网页的全新思路。他们借用科技界评 价论文的权威标准:SCI引用法。在SCI中,一篇论文被别的论文引用的次数越多,它的得分就越高,因为这意味着它在学术上确有价值,足以成为构建新知识 的基础。佩奇和布林由此认为,一个网站如果被其他网站链接得越多,说明其内容价值越高,越应获得靠前的排序。这个算法被他们称为"PageRank" Page既是佩奇的名字,也是英语中"页面"的含义,因此这个算法有人叫它"佩奇排名",也有人叫"页面排名"。佩奇本人对此从未有过表态。但受此启发的 Google拥趸们,在佩奇生下一个儿子后,第一时间建议取名为"Home Page"(主页)。
  PageRank技术先在斯坦福大学的校内网上应用,其惊人的准确性和效率大受好评。此后,佩奇在大学校园里四处搜集废旧计算机,并联为一万台服务 器,并通过特殊算法将搜索请求合理分配到这个计算阵列中。这就是Google最早的数据运算中心(甚至早于Google这个名字)。尽管如此,他们仍然缺 钱。两位创始人靠信用卡透支弄来一万五千美元扩充自己的设备。他们向当时的每个搜索引擎公司出售自己的技术,只有雅虎的大卫费罗对他们最友好。费罗告诉 他们,雅虎不打算购买他们的技术,因为这与雅虎的战略不合(这战略后来导致了雅虎的困境);但如果他们真对自己的东西有自信,就该去创立公司运营它。
  在搜索巨人的建议下,19989月,Google公司在一间车库中正式成立。与很多创业前辈一样,佩奇与布林也从斯坦福退学。此时Google拥有 的,不过是他们开发的"PageRank",和一个代表1后面1000的名字"Google",以显示其搜索能力之广博精深。
  此事,Google第一次显示了他们的与众不同。当时互联网界流行的信条是"让用户在你的网站上停留更久",以雅虎为首的搜索引擎公司纷纷转型为门户 网站,熙熙攘攘的信息塞满了网站首页,后来还加入了巨大的横幅广告。佩奇和布林坚决反对这种趋势,他们认为搜索引擎的价值在于提供人们想要的内容,尽快, 尽好。Google的首页因此一直异常简洁,只有徽标、搜索框和二十多个单词。
  当然,后来他们承认,他们当时也没有钱去找设计师设计更复杂的首页。在还没有想明白自己赢利模式时,这两位技术狂人就一头扑到提高Google性能的 工作上去了。结果看来不错,到了年底,Google已经有了每天50万次搜索的流量,还被《个人电脑》评为1998100个最好的网站。
  在同时代创业者都把筹来的资金疯狂投到广告上的时候,《个人电脑》免费的推广给Google带来了更大的声望。布林和佩奇意识到,好的口碑比广告更让 人信任。这也是Google后来最著名的信条"不作恶"的成因之一。
  1999年,随着Google的声誉鹊起,硅谷最重要的两家风险投资商KPCB和红杉资本向他们注入2500万美元资金,同时允许佩奇和布林仍然拥有 公司的控制权。此前,这两家风险投资巨头从不曾投资于相同的对象:不把鸡蛋放到对手的篮子里,大概也是他们的信条之一。Google再次打破了惯例。无论 是商业上还是资金上,它开始自立了。
  20006月,雅虎决定采用Google作为自己的搜索服务提供商。来自互联网第一巨头的肯定,使Google每天又增加了几百万次的搜索量,到了 2001年,Google每天处理的搜索请求突破一亿次大关。
  更重要的是,Google找到了"不作恶"与投放广告之间的双赢解决方案。此前,一直有人劝说Google以广告投放额来决定搜索结果(这种模式在中 国正大行其道),但被布林和佩奇断然否决掉。以金钱干扰信息的正确流向,在他们看来,是饮鸩止渴的举动。
  后来,有人建议他们在页面的右侧边栏投放与搜索结果相关的文字广告,左侧大半部分保留完整的搜索结果。这就是沿用至今的Google广告模式,搜索结 果独立,广告高度相关,有效性超过了那些盲目投放的网页横幅广告。沃尔玛等巨头因此成为他们的广告客户,Google终于拥有了稳定而飞速发展的现金收 入。
  2001年成为Google第一个盈利的年份,利润为700万美元。也是在这一年,Google作为动词进入词典,它成功地成为"搜索"的代名词。
  此时的Google,拥有良好的企业氛围、无瑕的名声和飞速增长的业务与收入,但它还是更像一个大学生兴趣小组:不停花钱追求技术突破,财务管理幼稚 (公司财务用的是个人版的理财软件),全公司有几张不记名信用卡随便使用。
  埃里克施密特的加入改变了这一切。这位历任Sun首席技术官、Novell首席执行官的IT老将,对硅谷和整个互联网的文化、趋势与管理原则有清醒 的认识。当他投资100万美元成为Google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后,Google三巨头机制正式形成。
  在企业战略上,Google从来没有传统的"进入某国市场"的概念。互联网既然无远弗届,他们的市场战略一出生就胸怀四海。他们表达对某国市场的关注 方式是,推出该国语言版本的Google2000年,5名身在硅谷的工程师开发出了Google的简体中文版。这个版本的引擎上线之日,中国市场就向 Google洞开。那时没人能想到,战无不胜的Google,竟然未能在中国延续他们的传奇。
  "狗哥"落水,百度崛起
  中国互联网资深评论人、五季咨询合伙人洪波(KESO)曾回忆过一个故事。
  "我曾经在已经关闭的Google Answers上找到过一个问题的解答,这个问题跟回国创业前的李彦宏有关,读下来宛如一个侦探故事。"
  200510月,一个用户花了200美元向Google Answers提问:在19961997年间,谁拥有LinkRank.com这个网站。该用户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在拉里佩奇向美国专利和商标 局提交的PageRank专利申请表(PDF文件)中,在"可能接近或相关的专利"部分,提到了这个网站。佩奇是如此表述的:"有一个我最近才知道的公 司,地址是http://www.linkrank.com/。他们看起来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不过他们没有解释所用方法的任何细节。他们声称拥有一个待 批的专利。
  经过多位Google Answers专家的反复查证,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那个引起Google创始人注意的网站,不是LinkRank.com,而是 RankLink.com,其开发者是布法罗大学的研究生李彦宏。这是李彦宏将超链分析思路付诸实践的第一个作品。1998年,李彦宏的试验作品连同技术 专利,被道琼斯收购,然后就被束之高阁。1999年底,李彦宏带着一腔热忱和少量风险投资,回国创办百度。
  这个故事多少说明,百度并非有些Google粉丝刻薄形容的那样,靠偷取Google的搜索结果来抢占市场。但是,在李彦宏创业的1999年,百度的 确不那么知名,而且其重要精力放在门户网站上,靠出售搜索引擎技术盈利。这与Google创办时的情形有些相似。但2001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往昔 大把烧钱的门户们开始吝啬起来,纷纷要求百度降低服务价格。而中国又没有美国那种发达的风险投资制度。百度陷入了发展的瓶颈。
  在同一时期,Google依然在高歌猛进。中文版Google已经在一些程序员和专业人士间悄悄流行开来,网民亲切地称其为"古狗""狗哥"" ",其铁杆粉丝被叫做"狗粉"。中文用户的从众性极强,在当时的互联网圈子,几个意见领袖、程序员大牛们一推荐,Google很快名声大噪。它并不知道 大难将临。
  此时,中国互联网经过爆发式的前行,日渐被管理部门关注,具有网络管理职能的国新办已经成立。各种与官方口径不一致的信息,包括境外"法轮功"运动的 一些宣传网页,在互联网上流传。尽管这些网站大部分被技术屏蔽,但Google的一个功能,却无意开了个后门。
  出于延续互联网信息寿命的考虑,Google搜索引擎具有"网页快照"功能,即将网页内容在Google自身的服务器上保留一个副本。在网站本身因各 种变故无法访问时,可以通过快照来浏览其内容。这个技术的本意,也是实践"互联网常在,信息不灭"的精神。
  在中国,人们惊讶地发现,通过Google强大的"网页快照"功能,仍然可以浏览那些已被屏蔽掉的网页。强大而实用的功能,此时却成了引火上身的双刃 剑。
  20028月,网民们突然发现Google.com无法登陆了。众多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消息,各种传闻纷纷出炉。虽然封锁很快被解除,但人们发现,解 封后的Google不但速度很慢,在搜索时经常有页面重置或暂时失去链接等现象,"网页快照"也消失了。
  最重要的是,当时中国内地宽带网络尚不发达,一个公司的电脑往往共用一个IP地址上网,倘若有人无意中用Google搜索到了敏感词,IP会被屏蔽一 段时间,整个公司都会受影响。
  此后的Google总是在"失去链接""网页被劫持"的痛境中挣扎。网民们渐渐无法忍受这种对体力与心灵的多重考验,离Google而去。除了专业 人士或超级铁杆"狗粉"不辞辛劳"翻墙"寻找"狗哥",很多人告别了心爱的"狗狗"
  百度的机遇来了。
  20064月,李彦宏私下向朋友零点集团董事长袁岳放话:"五年以后,大家很难看到Google"不论这个预言是否神奇,但百度的确打造出了 "中国的Google神话(李彦宏语)"
  百度刚成立时,只为企业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服务。20019月,在李彦宏强烈坚持下,百度正式转型为独立的中文搜索引擎网站,同时推出"竞价排名" 商业模式(现改名为"搜索推广")。当时的百度没有知名度,流量也很小,每天只有三万左右,并且这些流量主要来自于合作的门户网站。但是,有两件事让百度 声名鹊起。
  20023月的一天,如果网民在新浪网检索信息,并不会出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会跳出一行红字:"新浪欠费,百度停机,如需要更好的搜索结果,请登 www.baidu.com"据说,那一夜,百度的流量剧增。
  "狗哥"频繁落水,引发网友热议,在交流Google无法使用该怎么办时,经常会见有人推荐百度。比起Google之外的其他搜索工具,百度是替代性 最好的,不久,百度的广告也开始适时出现。
  几乎所有"狗粉"都能回忆起,大约就是Google被封那段时间,他们知道了百度。一些"狗粉"在试用之后,"叛变"成了"百粉""半百粉"。当网 络的娱乐功能强化后,百度及时推出MP3下载服务,更吸引海量的新生代网民加入"百粉"行列。
  敏锐的百度牢牢地把握住了Google瘫痪的那个宝贵时机,一举从籍籍无名成为汉语世界搜索引擎的老大。
  虽然不断有人指责它在"狗哥"落水的背后担当了某种角色,但也只是传闻。Google的中国版"谷歌"诞生后,至今仍然未能捍动百度的老大地位。曾几 何时,人们只知有"狗哥",不知有百度。现在部分新生代"百粉",却只知百度,未闻"狗哥"
  易观国际对2009年第四季度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监测结果显示,市场占有率百度58.4%,谷歌中国35.6%。中国内地各种机构的统计数据略有差 异,但大致显现出,2007年和2008年,百度一直占据市场份额六七成,谷歌中国在二成左右摇摆。另据美国的网站流量统计服务商StatCounter 的数据显示,2009年下半年,谷歌中国市场份额增长迅速,占有率已经上升至43%。而百度的市场占有率下降至56%
  谷歌若不退出中国,百度的竞争压力不见得能缓解。以上数据未必充分显示出最真实的博弈状况,还有一些令人不解之处。比如说,很多中国内地的 Google用户坚持用Google的英文版或"翻墙"使用国际中文版、港台版,这些流量到底该计入谷歌中国还是其他版本,如计入谷歌中国,显然名不符 实,如计入其他版本,那明显百度只是获得"表面上"的老大地位。
  并且,鉴于国际压力和在中国发展的原因,谷歌中国并不提供其他国家和地区版本的很多服务,如论坛、博客、邮件等。除了流量的计算问题,它还为百度输送 了很多流量(如百度贴吧、知道、百科)。
  不管是CNNIC,还是其他专业机构,近年的搜索引擎市场调研报告均显示出,搜索用户及搜索行为在学历、收入、地域上有较大差距。搜索商务、知识类信 息时,用户偏重于谷歌,其用户集中在大中城市;搜索娱乐资料时,偏重于百度,其用户在中小县城的比例较高;在学历、收入、年龄方面,谷歌用户比百度用户要 偏高,直到谷歌跟风百度推出谷歌音乐后,这一比重才有所下移。
  二次革命与Google的价值观
  Google显然对它在中国的遭遇不甚习惯,因为他们习惯于通过技术解决问题,这个一直行之有效的策略在中国却失效了通过技术修改、屏蔽搜索结果, 又直接违反了他们不干涉搜索结果的最高戒律。
  好在,在美国大本营,他们的发展仍然顺风顺水。他们已有能力向当时互联网的专制君主微软公司发起挑战。全球范围内,Google时代来临了。
  此前,微软靠垄断操作系统、捆绑软件等策略,已经建立起来自己在桌面电脑系统的绝对统治地位,并向互联网领域逐步渗透。
  那时,无论是雅虎还是微软,共同的信念都是"让用户更多地停留在自己网站"。因为停留的时间越长,看到广告的几率就越大,网站的盈利可能就随之增加。 作为这一策略的体现,雅虎走向门户战略,微软则从电子邮件入手。它耗资5亿美元,收购了世界第一的Hotmail免费电子邮件系统,作为自己互联网战略的 前沿阵地。
  而Google则在2004年推出了革命性的Gmail,相对于微软hotmail可怜的2M容量,Gmail设定初始容量为1GGoogle 诺,用户从此不用再删除任何一封邮件。
  GmailhotmailGoogle对微软亮出的第一剑。尽管此前双方在在线广告、网上社区等方面有过小摩擦,但以主力产品对标志产品的正面对 撞,这是第一次。
  在今天看起来,Gmail无疑大获全胜。Google强大的运算能力保证了Gmail的容量和搜索速度,一贯的简洁广告也与Gmail无缝结合,使这 个产品在赢得声誉的同时也获得利润。尽管hotmail随后也升级到250M,但大势已去,电子邮件领域已经是Gmail的天下。
  2004819日,Google 正式上市,发行价85美元,收盘即涨到100美元。首日募集资金16.7亿美元。随着上市,Google也按规定公布了自己的财务报表,这令微软、雅虎等 巨头大吃一惊,他们终于发现,互联网真正的金矿是搜索。
  可Google把他们甩得太远了。在微软、雅虎沉迷在门户网站的迷梦中时,Google用它赚来的每一分钱扩展自己的运算能力,再以强大的运算能力索 引网页,提高用户的搜索体验与广告投放的相关度。
  微软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差距。他们仍然用擅长的"模仿-降价"甚至免费策略来打击对手。2004年秋,微软悄悄准备了自己的搜索引擎测试版,并索 引了50亿个互联网页面,此前不久Google刚刚宣布,他们索引了40亿个页面。微软准备把自己的搜索引擎索引数量作为一条爆炸性新闻抛出,给消费者 造成"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印象。就在他们准备发布新闻时,Google宣布,他们索引的页面数量翻了一番,达到80亿个。面红耳赤的微软意识到自己碰到 了真正的对手。
  统治了IT9年的比尔盖茨实际上较早时候已经意识到了Google的威胁。当他无意间浏览Google的招聘页面时,发现他们很多职位的招聘要求 与微软一模一样,而Google当时并无操作系统产品。盖茨担心战场可能不止在搜索领域爆发,他给微软高层发出警告邮件,提醒他们"注意这些人,他们可能 正在开发和我们相抗衡的东西"
  但盖茨不明白Google想做什么。后者在上市前后发布了图片管理软件、高清晰度卫星地图导航和电子邮件等服务,这些东西不会威胁到微软的操作系统王 国,但却确凿无疑地降低了人们对微软产品的需求。
  详情请见:凤凰周刊2010年第6 总第355 封面故事

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

周瑞金、冯兰瑞、高放、单光鼐、于建嵘:关于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夺走记者录音笔事件善后建议书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

我们注意到,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抢夺记者录音笔事件仍未得到严肃认真的处理。

37 日,就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两天后,就在两会会场,竟然发生了全国人大代表李鸿忠同志夺走《人民日 报》旗下《京华时报》女记者刘杰录音笔、威胁"我要给你们社长讲"的恶劣事件。

如果这是一时冲动的失态,事后应该赶紧设法弥补,该解释的解 释,该道歉的道歉,让舆论热点尽快冷却,重新回到两会既定议程上来。但李鸿忠代表对这一事件的政治严重性毫无认知,311日对媒体辩称"担心她不是记 者,就把录音笔拿去看看",声称此事"不涉及道歉""慢慢就过去了"。李鸿忠代表粗暴无礼在先,强词夺理在后,激起了公众特别是网民更为强烈的不满,引 起海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弹。

这样的舆论态势,严重干扰了两会对"一府两院"工作的审议,转移和冲淡了国家最高决策机构谋划2010"继续应 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国家重大政策议题。我们几位长期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社会转型和共产主义运动史的学者, 对此事态发展深感不安。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实施舆论监督的利器。干部是人民公仆,媒体替人民监督。抢夺记者采访工具 这一行为,是对舆论监督的抵触和蔑视;李鸿忠代表在311日的表态中说"我觉得不用在网络这个层面再做什么",又流露出对汹涌的网络舆论所表达的民意臧 否麻木不仁和排斥的心理。这些与人大代表的身份是多么不相称!李鸿忠同志接受选区人民的重托来北京参加两会,不该摆出如此官老爷架子,损害人民代表的形 象,损害执政党的形象。

李鸿忠代表同时作为湖北省省长,强力对抗舆论监督,严重破坏了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政府工作这个国家政权运行的基本原 则。在发达国家,议员为了当选和连任,不得不对选民和记者非常谦和。而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眼睛向上,对于来自下级和基层的监督,来自社会和媒体的批评,往 往视而不见,我行我素,内心深处压根没把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当回事。

网上很多帖文不约而同地提到,李鸿忠代表的言行直接违背了温总理的政府 工作宣示,甚至是"给了总理一记耳光"。有些外国媒体评论说,录音笔事件暴露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官员的"软约束""假约束",导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陷入运转阻滞,个别媒体甚至危言耸听说"中国的人大制度陷入危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本,对于巩固国家政权,保障 人民当家作主,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每位中国公民、每位执政党的党员,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诚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完善和改革,更好地体现依法治国、民主决策的现代宪政法则,但决不能容忍个别领导干部以长官意志凌驾于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之上,把个人公关危机发展为影响政府形象、执政党形象和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声誉的公共政治舆论危机。

为此,我们建议,十一届全国人大 三次会议主席团讨论这一事件,迅速采取措施,严肃处理这个问题,敦促李鸿忠代表向受辱记者和全国人民公开表示道歉,赶在两会闭幕前平息风波,挽回政治影 响。

中共十七大提出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温总理在今年两会上又提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各级领 导干部都有责任认真领会和坚决贯彻中央决策的战略意图,努力"创造条件",欢迎和保护舆论监督。遗憾的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接受人民监督的诚意,经 常表现为粗暴地拒绝和打压新闻媒体的正常报道,敌视和扼杀"网络问政"。李鸿忠代表作为受党教育多年的领导干部,所缺乏的,不仅是对他人特别是对女性的基 本尊重,与新闻媒介打交道的公关素养,更是"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党性修养。建议抓住这个事件,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教育,引以为戒。

单 光鼐研究员和于建嵘研究员年纪相对较轻,没有老一辈党内专家学者对党的优良传统和历史教训的深刻阅历,但近年来致力于群体性事件和社会稳定研究,对于地方 领导干部在化解社会矛盾、接受舆论监督方面的经验教训也有一些鲜活的感受。在贵州瓮安,2008年瓮安事件发生后,省委书记石宗源3次向居民鞠躬道歉,检 讨政府工作的不足,给自己打了个不及格的分数。瓮安居民向单光鼐研究员动情地说起,石书记鞠躬时头顶那片稀疏的发丝。

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期,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普遍改善,还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官员腐败,高房价,看病难、看病贵,教育改革积重难返,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条件和权益缺乏 有力保障......在这样的"矛盾凸显期",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情系大众,视民如伤,牵挂民生疾苦,守土有责,聚拢人心。如果无视民意批评,一意孤行, 有违中央教诲,有负民心党心。在此,我们也提请李鸿忠代表本着党性原则,反躬自省,深长思之。

 

周瑞金: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博士生导师、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1965年入党

冯兰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前副所长兼党委书记、1938年入党

高 放: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共运史专家,1949年入党

单光鼐: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于建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教授

2010312

 

2010年3月2日星期二

共产党用国民党战俘做活体解剖

命 运选择


    
     1945
815.是晋冀鲁豫解放区最喜悦最热闹的一天。也是全中国最激动的一日。这一天:日本投降了。

     那时的我才二十七岁。自1937年冬天参加八路军后,有八个年头没有回家。艰苦的仗终于打完了。是回家种地,侍候老娘呢?还是随中央政令复员进城上学?还 是继续留在部队当俺的事务长?
    
    
那是个战后命运的多向路口。世界在选择!国家在选择!民族在选择!个人也选择!
    
    
俺是山东胶州半岛人。山东人重义行孝。俺还是很想回家去服侍老娘。
    
自小在俺几个兄弟里,俺娘最疼爱的就是我。
    
    
俺家的地方,自明时就是一个文化庄。俺爷爷和曾祖爷爷都是未去应试的读书人。俺祖上是个旺族。后来随兴衰的朝势,没落成了耕田户。读书写字,仍是俺家的传 承习惯。所以,俺比一般农娃多识了许多字。多学过几本算术书。
    
    
别小看这一点点文化。他帮了我不少并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因会写会算。部队不让我去那些随时会阵亡受伤的前线。而让我这个小文化人,在后方负责伙食事务工 作。

     不久,边区政府和司令部一起布告:共产党边区新成立的北方大学行政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文教学院、财经学院等6院。要面向部队和社会招考新生。 为俺党夺取未来更大的江山。培育知识型人才。以改变国际的错误观感:中共军队就是文盲军队。
    

农家儿子变军医


    
    
一纸布告让部队沸腾了。谁不想去!去了就等于升官!
    
升官了就等于有了:
    
二支钢笔胸前挂。东洋马欢卫士随。开会散会小灶餐。大脚婆娘兼秘书。弹冠相庆高来去。
    
    
司令部的首长们说:"小鲁:你一定行!"
    
周围的战友们也说:"鲁事务长!你不给俺们争光!谁还行?"
    
经过几场紧张考试后。一天.有人在司令部大院敲起了铜锣!"张榜了!快来看呀!"
    
俺飞快地跑去。挤到前面仔细一看:"嘿!录取了!全榜第二名!"
    
     1946
年初春.我随军区和地方边区一起录取的学员。来到了位于河北邢台市西关的北方大学。
    
我们的校长,范文澜先生从延安到边区时,带来了艾思奇、陈唯实等几位学者,同时到北方大学任教。
    
随后,边区又调来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到北方大学来,其中不少是国内外著名学者。如黄松龄、王学文、何穆、刘大年、叶丁易、王鹤、王南、陈荒煤 、夏青、乔羽等。
    
     5
21日,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北方大学。在河北省邢台市正式开课。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特聘范文澜为校长。大学的筹建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十分 重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开学不久,即来到学校,了解情况,并对师生发表了《对于时局应有的认识》的讲话,勉励大家要"在认识时代的客观基础上,树立为 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我被分到医学院。从此走上了从事医科事业的道路。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解放区创办正规综合大学的第一批军医学员。
    

人体解剖


    
    
医科学是一门很专业很系统的学科。在当时的环境下,我们还是国民政府一统行政名义管辖下的边区。先进的人才,精英的教授几乎都国统区那一边。
    
教学条件很简陋。老师蛮不错。有国统区归来的;留苏回来的中国人;苏联人;也有日本投降后留下来的高级军医日本人。他们都受过很正规的大学教育。
    
    
教学的进程很快!没有暑假寒假。也没有什么星期日休息。
    
一切很动荡。也很危险。渐渐拉宽、拉大、拉多的开火前线。急需各种专业人才。因为在离边区不远的华北、东北一带。用苏联从一百万日本关东军那里收缴的武器 援助,迅速扩军的我东北野战部队,已经跟国民政府军发生了大规模的交火。
    
    
第一年.我们很快地学完专业的生理学、药理学、临床内科学、军事外科学和辅助专业的拉丁文、俄文、国文、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的简明理论。
    
    
第二年夏天.我们进入了军事医科学必须完成且很重要的:人体解剖阶段。
    
    
按苏联生理解剖学大纲:一个正规多能的军医学学员。必须非常到位;熟悉地对一具又一具:真实完整尸体进行从表皮;脂肪、肌肉、动静脉血管、骨骼、骨韧带、 骨关节、骨髓、内腔内脏、头、耳鼻喉目口五官、到脑组织及神经系统的全面解剖。
    

东面拉来的一车战俘


    
    
盛夏的河北平原万里无云。而关外东三省辽阔黑土地上,看不到一寸晴天。由西北、华北、华中、华东火速集结到关外的我军东北大部队己与百万精锐的国民党军 队。展开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和阵地战。
    
    
同战时急求专业大活人一样火急的是:学校急求供教学用的专用死人。华北是一个土地贫瘠生活落后的地方。钱财很缺的北方大学医学院,不能免费找到供学校上课 解剖的死人尸体。即使有大把银元可用于收购尸体。华北人出于千年的民俗与严重的封建迷信传统。不会把自已亲人的遗体当成商品一样随便卖予别人用来肢解。
    
    
党总是神通广大的。没有任何困难能挡得住共产党。
    
学校缺尸的困难。被解放区边区长官杨秀峰等政要知道。
    
没过多久。与国军接壤的前线华北人民解放军(八路军换番号后的称谓)押运了一卡车国民党俘虏。送交给我们的医院。
    
    
医院办了签收手续后就派大学警卫营的战土,把几十个战俘关押在学校一个仓库里。
    
    
起初什么都不知道的我们很新鲜。都以为:这些可能是解放过来的改造兵。要么就是我军前线战果太辉煌了。俘虏多到要往后方安全地方送。没有一个人甚至韩、 日、英藉老师都想不到这批:身材高大、五孔有力、相貌堂堂的国民党战俘汉子们。他们明天去那里?
    
    
我们在食堂吃饭时。听政委说:
     "
这批俘虏并不简单。他们隶属国民党一个很牛很拽的曾远征过印度缅甸;屡屡同日本军打过许多恶仗的国军机械化XX"
    
为了完成军区司令部下达的:火速支援北方大学需求大批供解剖用的人体。前线设伏的几个加强侦察营。花了很大力气才把他们搞到手的。
    
    
有个操着严重山西口音的傻冒学员说:"政委:塔们咋地不是鹅抗日的有功之士?把塔溃造溃造(改造)给几个窝窝头放球地酸辣(放他们走算 了)
    
也是山西籍的大老宋政委瞪了他老乡一眼。恶狠狠地说:"放个屁!到时用你们的手术刀把他们一一给放了!"
    
最后又重重地砸出了一句话:"不都是为了你们这批小王八糕子!"
    
    
我们如坠千丈雾谷。更加搞不懂了:日制卡车?着美式制服的战俘?远征军?侦察营抓舌头?手术刀?为了我们?王八糕子?最费解的是宋政委那一只冒绿火!另一 只闪红光的可怕牛瞪子?
    

014.梦母.子夜哭声


    
    
记得这一晚是阴历十五。月儿很圆又很亮。夜蛐灶蟀齐低呤。很燥热。有些睡不着。依稀听到南边临时监狱仓库有一阵小小起伏的哭声。
    
我披衣起身赶了过去!问哨兵:半夜他哭什么?哨兵问:"014号!问你呢?为啥哭?"
    
    
其他的俘虏代答:"明天是我们史连长28岁的生日。他已有十二年没有回浙江江山老家了!民国52年他在缅北森林同日本军刺刀肉搏。鬼子的刀穿透肩膀肉。骨 头都露出了血都标了出来!他从来都没哭过!他是官派留意大利,学装甲的长官。他是个很传统很爱母亲的孝子…"
    
他说:他梦见母亲跪在家乡的村门溪涧石桥上,哭喊着儿子的乳名在烧银色纸钱……"
    
好悲凉!一讲到母亲!我点心也酸楚楚地沉了下去。我才八年就日思夜念。甲014连长可是十二年了!这些年头国民党打下南边的叛乱!又打了北面的军阀!打了 我们老共的根据地!又接连着打了八年的日本!有多少母亲用多少个夜晚思念儿子的眼泪,把一缕缕黑发牵拉成一团团白发。
    
    
思孝母亲。也许是唯一让男人淌出珍罕眼泪的驱动力。
    

雕塑印象.打谷场库房


    
    
我们入校以来的第一堂解剖课就安排在第二天上午9时。在一个荒弃打谷场边上的一间空置的农民土坯大库房里进行。我们有十几个班。每一个班都要参加实用人体 解剖。
    
很兴奋也很紧张。过去打仗时看到尸体并不紧张。而真正用手术刀肢解尸体倒有些恐惧了。
    
    
与教科书相反的疑问象幽灵一样一个接一个冒了出来!
    
    
教科书上设定的设施条件在那里?我们防腐的冰在那里?福尔马林贮尸池在那里?无影灯呢?金属手术台呢?大箱的止血棉花呢?在那里?最重要的是:尸体在那 里?
    
我们知道:相当简陋的学校的相关必备的设施一无所有。这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所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大学。
    
    
在这间空荡荡的仓库里。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唯一教具就是:一张木头大门板。
    
    
四十多个学员U字型围住那张用二个长凳架起的门板!八十多个眼球默默地盯住:这张己被多少年虫蛀过,多少年烟薰过的百洞千孔的旧门板。
    
自然想象着下一刻的画面:
    
第一种可能:二个兵一前一后抬着一具装尸体的担架。走了进来。把尸体安放在门板上。
    
第二种可能:四个老乡抬上一头死猪摆上解剖台。用死猪代人体解剖。是我们学过《解剖史起源》书中论及的。
    
第三种可能:八个战士抬着一口装尸又装满冰块的棺材进来。从冰块中捞起冰冻的雪尸。嘎噔一下落在门板上。
    
想象下一步:剪刀、手术刀、金属镊子、缝合的针和线、胶手套、钢锯
    
寂静的土房只有教务长带来的马蹄钟咔咔作响。
    
    
突然.那所关押战俘的临时监狱传来点名声:"O14出仓。甲017预备出仓。其余等待……"
    
咣铛铁门打开
    
又一阵咣铛哗啦啦声带长链的脚镣拖出
    
一个兵大吼:你甲014!给他铐上脚镣!带走!
    

千刀之剐之 甲014始终没有哭


    
    
奇怪?真奇怪?我们等候多久的死尸一直没来。怎么?甲014战俘的脚镣声和押解士兵们的脚步声确。朝着我们所在的土库方向来。
    
布鞋脚步声由远及近。金属镣铐声由轻到重呱吱一声大门打开:1.8米高的甲014脚下不说。上身已绑五花大绑。由四个大兵36912:钟点座标围 着中位的甲014。被带到我们眼皮底下那块大门板边。一个大兵用卡宾枪金属枪托很技巧地朝甲014头部砸去。他朝大板倒了下去。
    
让我们倒吸三口冷气的是:
    
他没有昏厥。很清醒。突然咯咯咯地笑下起来。对我们说:"自我进你们学校大院就知道我们这些俘虏倒霉的命运了。"
     "
谁告别你的?是我们的哨兵吗?他们根本不知道命令!"
     "
不是哨兵!是我从你们大院门口那块医学院牌子解读到的!不就是让我们这些活人充当你们解剖课的活标本吗?你们大可先枪毙了我们再剖吗?都是中国人,不能 让弟兄们少一点痛苦去淌黄泉吗?"
    
     "
013给我闭嘴"。再说我非把你的一枪毙了!再把你的狗皮剥下来喂狗!话音还没上梁由井岗山赤卫队打仗出道的教务长,抡起了厚实的巴掌朝甲014左 脸挥去。血从他的鼻腔口角一起淌了下来。
    
014"毙了就一了百了。成全了我们!你们的院长教学长官比你知道:同活人解剖比用无生命的尸体解剖,更有真实效果和实践效果。共产党就不懂人性和斯 文吗?"
    
一个长满米丘林胡子会讲中文的俄国教官走了上来。用一个手势暗示教务长下去。拍拍甲014肩膀问:"年轻人别叫嚷!我能帮你什么吗?但是你得配合我们的革 命工作!"
    
     "
好!我说:!我身为一个革命军人,只杀过日本人。从未伤害过你们任何一个人。如果今后有人问我去了哪里?请你们不要告诉他们,我是在这里以这样方式死掉 的。就说我是前线阵亡或失踪的。特别拜托:万万不要告诉我的老母。其次:别没收我身上挂着的那枚十字架。等你们干完活,准备埋葬前。把它塞进我的心脏与这 堆无用的躯囊随便埋了吧!看在神的份上。打点吗啡吧!我会配合到最后一分钟!把我解绑除镣。好开始吧!"
    
说完。他朝南面,朝他家乡他慈母思念的方向看了一分钟,脸庞上浮现出一汪说不清的思绪水浪
    
    
他平静地躺了下去。面部朝天;很宁静也很平静。双手呈个字型摊开
    
    
没有打咖啡。战时的药物因资金困难和政府封锁非常稀缺。
    
    
那个不知为什么感动上的冷血粗鲁的教务长,拿了一碗白干和一块毛巾递给甲014"好汉是好孝子!喝了吧!好好上路!痛了?就把毛巾咬住!"
    
    
解剖开始了!第一刀切开内脏014没有叫。他的脸胀得很红很紫。眼睛睁到极限。全身在痛苦中颤栗滚滚的鲜血从二侧刀口涌下出来。淌在板上,流到干干 的泥地上……
    
门窗都密封的土房空间里压缩着每一个人强烈的意识和情绪。充满血腥味的空气中只有:教授的指点;手语;甲014痛苦的喘气声和手术刀、剪刀、金属镊子的作 业声。也有个别学员的干呕声。最让师生们尴尬的是:甲014在千刀百剪中,没有吭过一字声。只是到下最后断气前才说了一句:"姆妈!儿子对不起您…"倒有 一个女学员吓的当场哗啦啦尿湿了裤子。
    
    
一上午是解:甲014活体。下午是剖:甲014尸体。
    
中午下课后没有一个学员去排队打饭。
    
对甲014解剖最后的大脑一课。到了黄昏。终于结束。
    
    
教务长指挥着二个士兵把地上的一堆肢解过的骨、一堆内脏、一堆皮肉、一个头颅装进一只很大的柳条筐。抬了出去。
    
    
后来据哨兵说:没有埋。这些解剖处理过的人体碎料。全都倒到不远的酸枣树林里去了。引得四村的家狗野狗在林子里成群乱窜;互相打架。
    
    
一个月的活体生理解剖实验结束了。操场那厢的临时监狱也空了。先前关押在里面的战俘没有一个象甲014的人格那样:让人感到震撼。要么就是哭!叫!疯 了!再不就是喊!跪!求饶!最后.剩余的战俘一个接一个都象甲014一样死在这块大门板的上。归集到那片昼夜狗吠的林子地里。
    
    
一个月后的金秋九月。我们将转入边区医院和军区野战医院进行实习。后来,接着进入人体生理解剖课的其他班学员,填充了我们走后空置的位置。
    
    
又有二卡车国民党军战俘从前线拉进学校大院。被押进甲014不久前呆过的地方。等待他们的还是百尺外那个黄色土库里的大门板。还是那只柳条筐和那片绿树 林
    
据说满载战俘的军卡绕过酸枣林子坡地时。千百只黑乌鸦象升空的烟花那样兴奋扑腾。上百只白、黑、黄、花狗兴高彩烈地歌唱着尾追着卡车跑一阵子
    
那二年四乡的老百姓都说:那片林子地的树怎么长的特别绿?各家的狗儿肥的特别快?野狗的毛儿特别的油光非常亮?
    
老乡们同南京政府的大员们一样根本不知道:这里的国际红十会圣洁白旗下发生的白色屠杀。
    
     1947
年底.我们毕业了!我被分到:刘邓部的XX兵团XX军野战医院。很快参与了徐埠会战(淮海战役)
     1951
年初我率一支正规野战医院,随XXX将军进入朝鲜。
     1958
年奉总部命令撤回祖国。回到总部.北京。
    
我的母校经过10年变迁。多次变脸。终于改名定格成:人民大学。
    
当我穿着新式卡其布酱黄色军服,双肩佩着中校军衔;蹬着乌亮上马靴;走进母校时。内心悲壮而百感交集。
    
014.这位留洋的国魂精英;抗战的铁血英雄竟是母校诞生时第一块碑刻在中国教史上的永久祭石。
    
如果国共没有争王的战争。我,及我的同学一样可以考试上学。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014也就不会归宿于那片鸦犬打架的林子地。
    
现在的他,系要么成为国家军事学院的装甲军事工程的教授。要不就是一个首都装甲师的少将师长。就不会让那位至今还在等待的慈爱母亲,再日复一日地空等下 去
    
    
用有生命的活人充当无生命尸体的革命医学邪恶创举。终于随着1949.10.1.新中国成立。《有限度地》宣告结束。在特殊部门还有存在。
    
    
客观上讲:1950年到1961年中国的尸体实在太多了。土改打死的地主;镇反枪毙的国民政府人员;反右自杀的学者;三年大饥荒饿死的几千万同胞!
    
    
由于制度的使然和国家保密机制的牢固。国家、军队医学院、医学、药品研究所、科研机构获取活体解剖对象;摘取人体器官十分容易。
    
全国几千个劳改农场、五矿场、有放射性源的铀钴矿场、劳改工厂中有上千万囚犯。
    
中国囚犯是什么?是制度的敌人!是一个变态领袖的牺牲品!是没有任何人格、健康、尊严、权利、生命保障的社会压迫的动物。在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里,一切战 俘、囚犯、劳改犯、政治犯。都是一小粒随便可以丢进革命熔炉里的:小煤石。
    
014只是几千万粒小煤石中的一块。
    
    
很好!今天良知资讯一直在大力讨伐残忍体制表面的那层皮。在讨伐国内的地方医院和军队医院大量摘取、倒卖、特供人体器官的丑事。有没有人想过:起源性元 素!
    
    
这个邪恶根基的种子是何时?又由谁播下去的?
    
    
这就是我要还原这粒邪恶种子历史基因真相的原因。
    
    
我己八十有余。耋耄古稀之年我也要在怀念中忏悔!
    
那条好汉甲014…
    
那个血染河山的年代!
    
那个至今也推不翻不了的封建专制!
    
    
医科学灵魂内核的普世价值是:仁爱与救人。
    
当一个野蛮制度,把人尊贵的生命体。当成14世纪医学家解剖室里的鲜蹦乱跳的小白鼠、小青蛙、大耳免子时。就颠履了科学的灵魂和人性向善的文明本我。这就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罪恶。
    
    
我知道:同我一样,从我的母校北方大学邢台医学院毕业的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五期的学长、学友、学弟、学妹们,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无穷的磨难后。还有许 多老同学健在人间。
    
如今都是:人生七十棺边站的古稀老人了!
    
你们能听到我的声音吗?能看到我儿为我们记录的这段刻骨铭心的回忆吗?还记得那间土房?那块板吗?
    
    
一起说出来!一起写出来!
    
告诉我们的儿孙!告诉世界:
    
中国曾有这样一个代号为:甲014的人。中国曾有这样一件事情。让时间雕塑灵魂!让时间无法抹去碑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