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7日星期三

姚遥:单双号限行应进行听证 应该尝试公共决策

新京报2012年10月18日报道 限行对缓解拥堵到底做出了多少贡献?
 
据报道,15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关于2012年9月"畅通北京绿色出行月"缓解交通拥堵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将评估在特定时段、特定区域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的可行性",以此作为2013年保障交通畅通措施的研究内容之一。
 
对于私车限行政策,从2008年出台之初就有多方质疑,如此重大的对于公众私有财产使用处分权的通知,仅仅是依据政府部门的行政命令,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出台过程没有充分引入公众的参与,也没有人大作为代议制机关的参与和表决。
 
如今限行制度不仅可能延续,还要进一步扩大,对此将引发的民意反弹,政府部门为维护政策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有必要在评估时充分考虑。
 
2008年的限行政策整体分为三部分,一是封存部分公务用车,二是按尾号限行,三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从执行效果来看,公务用车数量至今不太明晰,封存是否有效执行不可考;公共交通有了较大发展,但还不足以满足市区便利通行的要求。只有尾号限行得以延续实施。但交通拥堵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只注重落实单双号限行并不能解决问题。
 
经过四年的试行,北京市交管部门对限行制度的实施情况已经掌握了充分的数据和信息,应该公开。限行尤其是限行制度是否真正对缓解北京的拥堵问题做出了贡献,到底做出了多少贡献,公众尚不知情。
 
参考北京市政府2011年关于重大行政决策听证会的相关精神和规定,交通部门需要围绕这个问题举行公开的听证会,同时落实对于重大行政决策听证会中公众参与的部分要求,邀请研究单位以及普通市民充分地参与意见表达。面对这个关系到北京五百万车主的政策,必要时还可采取网络听证等新的方法,充分吸纳更广大的市民的意见,建立表达的渠道。
 
北京的限行制度,既可以是延续政府的闭门决策流程,也可以是开放公众参与,尝试公共决策的程序创新,而后者,无疑将为北京治理拥堵提供更科学的决策基础和更广泛的民意支持。

没有评论: